青春禁忌游戏——兼忆陈旭老师

2 条留言
光影

港版《青春禁忌游戏》海报

难得周末不用工作,一早就订了《青春禁忌游戏》的票,和阿彬远赴牛池湾看戏。

因为大学时看过艺传同学的排演,所以对这部戏还是寄予了不小期望。但总得来说,这部港版的《青春禁忌游戏》还是挺令我失望,语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感觉无论导演和演员其实都没有表现好这部戏的「精神气质」。或许和《窃听风暴》一样,这样的作品只能产生于共产国家,也只有在共产国家长大的演员才能表演的淋漓尽致吧。

第一次看这部戏的时候是大四,一个在祁老师课上认识的艺传同学推荐我去看的,她说我准会喜欢。当年演出地点是在图书馆地下的小剧场,而参演的同学都是师弟师妹,虽然略显稚嫩,但也都表演的真诚、卖力,以致把我这个大四的老油条都感动地稀里哗啦。那时阿彬在香港上学,电话里我就和她说,这部戏太棒了!以后一定要一起看。

这部戏创作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意识形态信念全面崩溃,政治保守、特权遍地、贪腐横行,其实挺像这十年的中国。四个性格迥异的学生,抱着不同目的而齐聚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家中,为了取得保管试卷的保险柜钥匙,而无所不用其极。虽然只是一部室内的单场景剧,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部戏完整呈现了一一幅后极权时代的时代速写:它并不像极权时代那样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但它向人们散播「毒素」的情况丝毫不比极权时代好到哪去,权力(特权)、财富、性、暴力不仅成为社会的偶像,更成为青年一代的偶像,在疯狂的偶像崇拜背后,是道德信念的彻底崩塌,真诚、善良、理想主义和虔诚信仰只能被嘲笑和唾弃。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这部戏更加适合此刻的中国。但好在这部戏仍给人以希望,学生们最终没有拿走那把钥匙。正如剧中一句台词所说:「哪怕只有一个人对着广大的世界说『不要恶』,仅仅是一个人,恶就会退却,善与公正就会胜利。」

看完这部戏,不免想起了大学时的陈旭老师。他是表演系的老师,和我们法律系八竿子打不着边。和他也只是见过几次面,甚至连天都没来得及聊。只是记得那个时候在学校,他经常会利用图书馆的小剧场,为我们排演许多不错的戏剧。我看过的就有《青春禁忌游戏》、《恋爱的犀牛》、《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听名字很红,但其实是一部「伤痕」戏剧)。到了大四下半年,就没怎么看到有这样的戏看了,而来香港之后,回去学校的几次也都未看到再上演过什么戏剧。和班主任的太太打听,才知道陈旭老师去年因为肠胃方面的疾病而去世了。

虽然跟陈老师只有几面之缘,但心里还是挺难过的。我一直记得他,还有那些他为我们排演的戏。作为一个话剧导演和演员,他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感受得到他的真诚和对这一行的热爱,就像叶莲娜一样:平凡,却又值得敬佩。

谢谢他在一个素不相识的学生心中埋下了美善的种子,也祝愿他在天国一切都好。

2 条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