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炯炯《痴》

邱炯炯

炯炯生于1977年,因生于川剧世家而自幼学习川剧表演,2004年起开始绘画创作,2007年起则以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身份被人注意。他的主要作品有《大酒楼》、《彩排记》、《黄老老拍案》、《姑奶奶》、《痴》等。

邱炯炯的代表作《姑奶奶》拍摄的是著名的同性恋者、服装设计师樊其辉,樊白天是为明星制作华服的裁缝,晚上则是舞台上母仪天下的男扮女妆形象“碧浪达夫人”。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浓烈的宿命感和戏剧感,而且显然是自知自觉,甚至是自我策划的。他在镜头面前妙语连珠,放浪形骸,歇斯底里,某种意义上他是通过这次拍摄完成了对自我传奇的塑造。《姑奶奶》之后,2011年邱炯炯拍摄了纪录片《萱堂闲话录》,对象是自己八十多岁奶奶,放弃外在的传奇性,温和而克制地讲述了老人历经不同时代变迁的漫长生活史。


先痴出生于1934年,父亲是国民党高官,少年时是“进步学生”,背离自己的家庭加入了共产党,在部队机要部门任电台报务员并且立功。1957年,他因“谏言”及“家庭出身”等原因被打成右派,在劳改营里度过了从23岁到46岁的岁月,涵盖了他的青年和壮年。2007年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拉古格轶事》(书名来自于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书由主要出版中文图书的美国出版社溪流出版社(Fellows Press)出版,之后在网上流传。

与之前影片以“口述”为主的纪录方式不同,《痴》在形态上十分杂糅,纪录和戏剧穿插交错。纪录部分以年近八十的张先痴的口述为主,戏剧部分由演员扮演各色相关人物,轮番登场。与一般的“搬演”不同,这些扮演并不是为了“再现”某个场景或事件,给观众造成“眼见为实”的心理幻觉,而是将回忆、现实、历史、虚构交织一起,构建起一个时空交错,迂回曲折的迷宫。对于这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作者并不想陈述一个现成的观点,而是试图提供一个尽可能丰富而生动,有烟火气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本。

影片中时有神来之笔。比如一个场景,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毛泽东,坐在化妆镜前面,一个声音响起来,“主席,该卸妆了。”这时,你意识到,演员在演的不仅是毛泽东本人,还是“演员在演毛泽东”。在这一句话里,几个世界坍塌到一个维度,如同一声棒喝。

由于拍摄许可和预算的限制,影片的戏剧部分全部是在影棚里拍摄的,所谓影棚其实就是导演老家父亲朋友的一个停车场,钢筋搭骨架,围上彩条布。简陋的拍摄条件,极其有限的预算,非但没有限制影片,反而成全了影片在视觉上最鲜明的特征,因陋就简发展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

《痴》因为“扮演”和富于荒诞感的布景道具,完成了一次具有先锋性的尝试——模糊传统纪录片与虚构影片的边界,这也恰好是近几年纪录片的一股新潮流……如果说《痴》的口述部分是现实的话,戏剧部分就是梦境,它们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彼此映证又彼此消解。艺术评论人和策展人唐泽慧

《痴》剧照,政治犯。

《痴》剧照,政治犯。

《痴》剧照,马克思与恩格斯。

《痴》剧照,马克思与恩格斯。

片片长5个多小时,放映自1月23日下午2点开始,中途会休息1-2次,其中1次是一起晚饭,放映活动约在当晚9点左右结束。地点在九龙城城南道77号,近巴士站 富豪东方酒店 和港铁 乐富站

本文文字资料来自于唐泽慧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写的文章《如何亦庄亦谐地讲一个老右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