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思维与国民教育

留言
观点

今天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便想起了一些关于鲁迅文章的轶事:在我读中学的时代,鲁迅的文章是语文科目中最为重要的课文,考试必考,金句必背,像《纪念刘和珍君》、《药》、《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都是烂熟于心的经典名篇。我常常纳闷,为什么语文课本如此青睐他的文章,后来终于在考试中找到了答案:鲁迅对旧社会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会让我们对于新社会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搞了半天,原来一切都是为阶级斗争服务。我想鲁迅他老人家活到今天,必然会被这帮混蛋气的七窍生烟:我对官僚主义和反人性的鞭挞批判竟成了你们维护官僚特权践踏基本人权的合理化依据。一个反洗脑的斗士竟成了洗人脑的工具,人世间最悲剧的事也莫过于此吧!

不过前段时间,鲁迅的文章又开始纷纷撤出语文课本,以上提到的经典名篇一概被剔除在外,无一幸免。感叹铁打的课本流水的兵之余,也不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彼时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此刻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原来是那帮人发现当下的新中国比之鲁迅所批判的旧社会黑恶程度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总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士以拥护鲁迅为名,行煽动颠覆之实,为免瓜田李下,授人以柄,还是统统撤下,免得多事。

虽然这是件小事,但我觉得它很有意思,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权者一种把百姓当白痴的脑残思维:给你们看了鲁迅的文章,让你们见识了旧社会的种种苦难,你们就必然会对新中国产生一份认同一种热爱,就会觉得生于新中国是何等荣耀,长在红旗下是何等佳美。倘若你不按照他们的既定模式思考,便会被判为异端,轻则上不了大学,重则考不上高中,总之处处碰壁,命途多舛。这种教育思维将人假定成一种计算机的程序,而当权者则扮演了程序员的角色:只要你给他们输入A他们就必然会出现B,只要你不输入C他们就决不会产生D,通过重复的灌输和信息的屏蔽,就能达到思想控制的目的。例如在他们的观念里,你看了看鲁迅就会拥护共产党,唱了唱红歌就是自己人。反之,你听了听郭德纲就品位低俗,上了上 Facebook 就思想反动。

而最近的港府似乎也被中央统战,准备明年在全港中小学上马“国民教育”作为回归十五周年特别献礼。国民教育本无可厚非,许多国家都会将其列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进学生的公民素养,让学生能够尊重多元文化,认同普世价值。但港府的国民教育目的似乎不随潮流随中央,其目的乃在于让学生建立身份认同,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混淆了国民教育与爱国教育,模糊了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不仅目的随中央,其思维方式似乎也与中央一脉相承,以为升一升国旗就升起了浓浓爱国情,游一游山川就游出了身份认同感,看一看奥运就看出了正确价值观。殊不知这样的脑残思维往往会导致目的和结果南辕北辙,就像前一段时间新浪微博强行发给每个用户的辟谣通知,结果大家都把辟谣内容反着看,微博辟谣变成了微博爆料,搞的当局的宣传部门好不尴尬,最后匆匆收场,尽管我天天苦守微博辟谣,但新浪却再也没给有我发过辟谣通知。

我不知道港府的国民教育会不会搞的和新浪的微博辟谣一样虎头蛇尾,但我想如果国民教育若是按照这种侮辱人类智商,亵渎上帝创造的思维方式进行下去,恐怕难有什么好结果。人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你可以终结一个人的生命,却无法让他发自内心的认同你。我想无论是对国民身份的认同还是对爱国情感的培养,其必要的前提便是这个国家够可爱。“可爱”并不是说它有多么繁荣昌盛多么坚不可摧,而是这个国家维护公民的权利,尊重公民的表达,崇尚民主、自由、法治、人权、博爱等等普世价值,让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国民都能有尊严的活着。如果我的国家是这样,不需要什么国民教育,更不消什么世博奥运,就算它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我都会对它爱爱爱不完。但若一个国家把国民当奴隶对待,把爱国者当罪犯囚禁,用推土机黑监狱秘密警察对付它的老百姓的时候,就算它经济实力再雄厚,政治影响再强大,谁又会以作为它的国民为傲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